医学网址 一站导航
 
自媒体宣传推广

医网推荐: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10-31 22:49网址:https://www.ntmchc.com/#/

一、职能与定位

       远程医疗是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发展形成的新型医疗协同方式。原卫生部于1998年启动**批远程医疗试点工作,在中日友好医院设立了远程医学中心,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远程医疗领域的应用探索。经历了我国数字医疗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原卫生部于2012年批准设立“卫生部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2018年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成立了“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互联网医学中心)和“国家卫健委基层远程医疗发展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基层远程中心)。三个中心依托于中日友好医院建设和运行,宗旨是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行业政策研究,建立互联网+医疗新模式的示范体系,推行管理制度和行业规范,探索新技术创新和转化,推动学科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和信息便民惠民能力,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实施。
       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已经成为新医改的方向,面对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卫生健康美好生活需要和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之间的主要矛盾,整合医疗资源,建成我国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领域的国家队,改善医疗资源供应侧结构,做大增量,做优存量,提质增效,带动基层医院学科建设,提升基层临床诊疗能力,促进信息便民惠民。建立重大慢病防控体系,面向边远贫困地区推进学科帮扶和精准扶贫计划。
       针对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三个国家中心协同互补,致力于推动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国家战略:1)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助力专科医联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帮助邀请方机构解决在某些专科重大疾病领域能力不足的短板;帮助各专科领域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带动基层专科学科建设。2)推广普及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是为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推行智慧医疗和智慧服务辐射基层,建立便民惠民措施。3)开展基于5G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转化创新,是为了促进移动医疗和行业融合,提升医疗资源服务效率和居民就医获得感。
二、体系建设
(一)政策研究
1.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政策研究
       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研究一直是本中心的重点工作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涉及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网约护理、医养结合等业务的管理、运营、数据、安全等等综合管理方面。在研究分分级诊疗、健康档案、医疗健康数据分类管理、数据共享运行机制、处方流转管理规范等方面建立政策示范体系。
2.互联网+医疗物价医保政策研究
       参与国家医疗保障局的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物价和医保政策论证和贯彻落地。在国家医保局的指导下,开展在线医保政策宣贯,推动地方政府动态调整物价和医保政策,推动远程医疗跨区域业务的发展。
       探索商业保险在远程医疗和分级诊疗中的定位和作用,探索商业保险参与互联网+医疗的业务模式,将商业保险作为对基本医疗保障计划的补充和升级,为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机制体制改革做出贡献。
3.互联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依据国家发展互联网+医疗的指导意见,面向各地开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建立远程医疗质控体系,探索防范患者安全风险的管理机制。
4.医疗大数据分级管理策略研究
       受国家卫健委的委托,研究互联网+医疗数据的分类标准,为下一步制定相关的指导意见提供依据。结合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数据安全的保护策略和授权共享机制,包括数据共享的法律关系和政策指导,还有大量的工作亟待开展。
(二)协同体系
1.医疗机构区域协同体系
       依托于各地区的领衔医院,建立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体系,是开展远程会诊转诊及联合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网络覆盖已经达到31个省市的地市级机构。在24个省市的32家省部级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区域协同中心,联通103家市级医联体区域协同中心,连接5300余家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建立国家平台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连接。对于应急救援等需求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2.专家委员会的专科医师协同体系
       在区域医疗机构协同机制的基础上,把专科医师整合起来,依托于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级甲等医院的高级职称专家团队,以专科或专病为单元建立“专家委员会”, 建立了20个专病的专家委员会,委员队伍规模已经超过5000人,并拥有16000余临床医师的数据库。
3.主责医师团队制度
       依托于远程医疗业务协同平台,建立主责医师团队制,与线下的主诊医师负责制相适应。
完善升级软件平台,把主责医师负责制落实到软件流程上,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便利的业务平台;同时建设专科大数据库,为专科医师开展临床科研奠定基础。
4.互联网诊疗体系
       利用互联网诊疗提升对已确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互联网平台上的复诊诊疗效率,开展线上疾病咨询、线上复诊等在线诊疗活动。医师根据实际情况,可在线为患者开具复诊建议及用药建议,让患者在偏远地区也能享受疾病咨询、视频问诊、慢病管理等医疗服务。
5.第三方运行维护体系
       自2005年启动发改委和原国家卫计委联合发起的远程医疗试点项目伊始,建立了第三方运行机制,探索制定了远程医疗的物价定价机制和分配机制,探索建立了医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分工与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奠定了基础,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中明确定位了第三方运行机制在互联网+医疗中的价值。
(三)教育培训
1.临床医学技能培训
       针对专科医生开展临床技能培训,包括在线课堂、手术示教、教学查房、在线直播、网络学术交流。重点是加强基层专科医师的专项技能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2.国家医疗相关标准培训
       与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合作,开展国家医疗相关标准培训从医疗质量管理、院内感染控制、护理标准,后勤管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方面开展培训课程,利用互联网网络直播,向全国医务人员免费开放培训,采用二维码登录的形式,一课一码,既可以观看直播又可以观看免费回放,让基层的医务人员尤其是社区乡镇的一级医疗机构,能够直接聆听***专家的培训课程,增加了学习国家医疗相关标准的机会,推广同质化的医院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直播的形式具有低成本、广覆盖、同质化的特点,学员登录不受链接规模的限制,单次授课受众面可达上百万人。
3.医院精细化管理培训
       建立了医院精细化管理课程十八讲,由常年从事医务管理的专家授课,采用在线课堂和我们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基层医院建立有效的医院精细化管理体系,提升医疗质量保障。
4.互联网+医疗运行培训
       国家远程中心建立了远程医疗管理专家工作委员会,开展互联网加医疗相关的模式、运行机制、物价医保、收益分配、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系列讲座,帮助基层医联体和医共体建立运营体系,促进分级诊疗,带动基层临床能力建设和学科发展。
(四)转化创新
1.互联网医学技术创新中心
       科技助推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如何借助新兴技术提高医疗行业的生产力成为行业焦点。国家远程中心顺势而为,依托临床医学研究所,进一步设立“互联网医学技术创新中心”,专注于互联网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临床转化前期研究,为企业提供临床测试平台,为医师提供创新研究平台,鼓励开发更多技术向临床应用转化,引领互联网与医学深度融合。
2.基于5G医疗与区块链技术的卫生标准研究
       国家互联网医学中心在2018年5G网络建设之初,就联合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远程医疗与信息技术分会、华为公司、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全国95家省部级院等组建了医院5G网络建设专家工作委员会,起草了医院5G网络建设标准,并通过实验和测试,于2018年10月发布了《基于5G技术的医院网络建设标准(无线接入网分册)》相关标准行业相关标准。目前正在加紧研究5G组网其余部份的相关标准和实验模型,并努力推动5G和区块链的行业标准建设。
3.医学人工智能联合创新研究
       国家互联网医学中心与麦色医疗、深睿智能、联仁健康医疗大数据等联合开展人工智能研究。在皮肤影像智能、放射影像智能、临床病历大数据等方面建立了人工智能辅助系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力的诊断工具和临床研究工具。
三、发展方向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将持续针对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整合优化医疗资源供应侧结构,开展政策研究、医疗协同、技术创新、示范推广等,带动专科学科建设和基层医疗能力提升建设,领跑我国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的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网站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